點擊率:2208
10月5日,聯邦自由黨國會議員蘇立道(Joe Peschisolido)向國會提交了一份萬人簽名請愿書:要求立法禁止“生育旅游”(birth tourism)和“雙非嬰”。
按照規定,聯邦政府必須在45日之內對此項情愿作出回應。
根據列治文英文媒體Richmond-news.com報道,這個編號為E-1527的電子請愿(E-petitions)由烈治文居民Kerry Starchuk在今年的3月中旬發起,并得到了代表該區的聯邦自由黨議員蘇立道的支持。
從今年3月19日至7月17日,他們成功地在全國范圍內收集到了10,882個有效簽名,得以將請愿正式遞交給國會。其中以卑詩省和安大略省最多,分別有7,805個和1,398個簽名。
國會議員蘇立道指出,生育旅游違反了人們對于公平的期待,從這次請愿得到1.1萬人的簽署即可證明。他認為“旅游生育”是部分人士利用本國的仁慈和慷慨,謀取利益。加拿大需要提出具體做法減少生育旅游,并直到完全禁止雙非嬰來加拿大生產為止。
“雙非嬰”問題一直以來備受關注,這份請愿書再度把它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雙非嬰是什么?
根據加拿大《公民法》規定“出生在加拿大的嬰兒,其父母都不是加國公民或永久居民,卻由于“屬地主義原則”(Jus soli)而自動獲得加拿大國籍。”
這樣的政策,每年吸引了無數的外籍孕婦專程來加國產子,為的就是讓子女自動獲得公民身分,故被稱之為“生育旅游”。
這份請愿書指出,“生育旅游”在加拿大盛行,貶低了加拿大公民的價值,并對納稅人帶來沉重的財政負擔,因為雙非嬰可以入讀公立學校以及享有醫療福利,但其父母卻不用作出任何貢獻。
雙非嬰所帶來的問題還不止這些,目前,它還導致了本地醫院的生育床位緊張,影響了本地孕婦的生產。同時,這一問題也令本國以及雙非孕婦的原居地出現欠缺規管的“地下產業”(underground businesses)。

如果只看列治文醫院的近四年,自2015年至今,“雙非嬰”數量從299名激增至474名,飆漲了58.5%,非居民孕婦在列治文醫院共誕下1493個嬰兒,占總誕下嬰兒8493個的17.6%。
2017/2018年間,誕生了474名“雙非嬰”更占溫哥華以外的醫院新生兒的22.1%。較前年的17.2%增加斤5個百分點。相比之下,列治文本地新生兒卻減少了9.4%,2017/18年降至1671名。列治文醫院產下雙非嬰的數字也是BC省各醫院之冠,沒有其他醫院能出其右。

另一份業內報告則披露,BC目前有26家月子中心向外籍孕婦提供生產期間的照顧服務。
在2014-2015財政年間,BC省“雙非嬰兒”出生涉及的費用為693,869加元。衛生部門在眾多的欠款案件中,只能成功取回一半欠款。
據了解,一般赴加拿大生子的費用在30萬至50萬元人民幣不等。只要能花得起錢,來加拿大生個孩子也挺容易的。之前也鬧出過一些丑聞,有的人花不起錢還非要生:
溫哥華沿岸衛生局(Vancouver Coastal Health)4月12日將一名名為夏燕(Yan Xia,音譯)華人媽媽告上法庭,向她索賠她拖欠列治文醫院的120萬加元醫藥費和利息。
這次訴訟再次惹來民眾關注“生育旅游”人士到加拿大醫院分娩的問題,而那些外籍孕婦不少是來自中國,這使得中國同胞倍感尷尬。
于是自由黨的這份請愿書向聯邦政府呼吁:公開反對“生育旅游”,并撥出資源在全國進行有關“生育旅游”的研究、了解現況,以及推行實質措施減少甚至取締這種行為。
根據電子國會請愿案程序,請愿啟動后的120日內、收集回來的有效簽名超過500人,聯邦政府就必須在45日內作出回應。
其實就在八月底的加拿大聯邦保守黨全黨大會上一項決議被高票通過,要求修改該項法律,禁止那些在“雙非嬰”自動取得公民身分。
如果未來保守黨上臺執政,這項法律將在加拿大執行。
去年,列治文華裔保守黨國會議員,黃陳小萍曾就提交請愿書,要求修改《入籍法》,取消在加國出生的嬰兒自動獲得加拿大身份的慣例。
她在哈利法斯出席保守黨全國大會的3,000位黨代表說:“我們應該為自己的孩子而戰。”
目前聯邦自由黨、保守黨都有人士表態反對“生育旅游”,這件事看來和有可能會落實到法律上。
據提出這次請愿的Kerry Starchuk說,中國有業者甚至還廣為宣傳總理特魯多支持生育旅游,放上特魯多的照片作廣告看板人物。
一旦這個決議通過,可以說基本把一些中國國內孕婦,以加拿大作為目的地國家“旅游生產”的大門徹底堵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