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率:2367
國內外的差別(一)
自從登陸加拿大后,很多朋友問的最多的問題就是,中國好,還是加拿大好。其中有準移民朋友們擔心出來后,有落差;也有雖然不辦移民,但是想了解一下國外的朋友;也有想知道到底是中國的月亮圓還是外國的月亮圓的朋友。今天老鄭就聊聊這個。(對比主要是以老鄭的家鄉為參照,畢竟家鄉最熟悉,加拿大也是以薩斯卡通,溫哥華為參照,畢竟老鄭沒去過別的地方)
首先談談直觀的,就城市基礎建設而言,加拿大大多數地方,不如國內。溫哥華市中心的高樓大廈很少,輕軌只有四節車廂,相比老鄭家鄉的七八條在運營的軌道交通線,還有好幾條在建的,簡直是天壤之別。離開市中心,都是三四層樓高的房子,確實看得不如國內。再看路,無論是高速公路還是城市道路,質量都比國內差一些,因為高速公路是不收費的,所以高速公路的維護全靠政府掏錢,這邊政府也是挺窮的,好像除了稅收外,就沒啥收入了,還要投入教育,投入全民醫保,所以,不是特別緊急的高速公路就只能緩一下。
再說通訊網絡。國內通訊商就這幾家,而且都是大型國企,所以信號都不錯。加拿大地廣人稀,通訊商大多是私企,不會不計成本的建立通訊基站,很多人口密度很低的地方,信號就很差或者覆蓋不了,很多國外的朋友都抱怨,網絡太差。
再聊聊跟咱們緊密相關的衣食住行。首先是衣。這些年,在國內,經濟發展快,大家收入高了,對衣服的品牌,質量也提高了要求,當然了,大品牌的衣服穿起來是要舒服多了,樣式也洋氣。在加拿大,polo, tommy,boss,李維斯,CK這些品牌的衣服,真的跟地攤貨似的,在超市,在商店里,隨隨便便地掛著,擺著,完全沒有國內那種貴族般地位,在國內,這些品牌的專柜那不是隨便哪個商場都有的。不過,這里說的是男士和小孩的衣服,女士的衣服是公認的不好買,所以建議要登陸的朋友,男士小孩衣服,不必準備太多。
國內外的差別(二)
今天咱們接著聊國內外的差別。
再談食。民以食為天,食可能是跟咱們生活關系最緊密的了。國內吃的不必說,好吃是自然,不過擔心也是很多的,地溝油、激素過多、非食品添加劑,三聚氰胺種種問題,一直是大家擔心的。在加拿大,食品安全則不用擔心,這邊食品企業膽敢造假或者添加不該加的東西,那是要罰得傾家蕩產的。比如,大家都知道的樂事薯片,在國內吃的薯片,總有一種味精味道,吃完就口渴,但是這邊的樂事薯片就完全沒有味精的味道,包括堅果,也是原汁原味,沒有添加劑的味道。至于吃的成本,據老鄭兩個多月的總結,一家三口一個月吃上面,五六百加幣足夠了,這里面包括主食、肉、蔬菜、零食、水果和牛奶等,但是不能包括下館子,那五六百就打不住了。所以,在加拿大,不僅吃的放心,而且價格不貴,當然了,要追求味道,那就要自己鍛煉廚藝了。
再說住。薩斯卡通房價近幾年一直在跌,40萬加幣左右就可以買一套還可以的獨立屋,帶前后院子,而且房子是永久產權。加拿大除了溫哥華,多倫多外,其他城市的房價其實都還好。這個價格在老鄭家鄉估計也就能買個一百來平米的三居室或者四居室的,還只有七十年產權。但是這邊獨立屋,必須自己清理院子,除草,掃雪都是自己干,請人干費用太高,這就看個人喜好了,有人喜歡收拾院子,種點花草,種點蔬菜,也是蠻不錯的。
再說行。在國外出門必須開車,沒有車等于沒有腿。特別小城市公共交通不發達,去哪都要開車。老鄭在國內時候,基本都不開車出行,因為公汽,地鐵,輕軌加上共享單車,都非常方便。不過也有開車太累的因素,開車到處堵車,停車難,到哪停車都要交費,而且開車不守規矩的人太多。在薩斯卡通,除了市中心和大學,醫院等停車收費外,其他地方,基本都是免費停車的,而且停車位留的特別寬,尤其是costco的停車場,感覺閉著眼睛開進車位,都不會碰到兩邊的車輛。但是,國外修車很貴,因為人工貴,所以這邊一般小問題,都自己修,很多西人都很精通修車,家里車庫啥工具零件都有,簡直就是一個小修車鋪。動手能力非常強,這一點很讓人羨慕和值得學習。
國內外的差別(三)
昨天聊到房子,有朋友指出,國外的房子雖然是永久產權,但是是有房產稅的,這點跟國內不太一樣。
本來老鄭想聊聊教育,但是此前已經談了太多的教育話題,而且國內外的教育,實在是沒有可比性,所以今天老鄭聊聊大家關心的一個問題,就是有沒有歧視。
很多朋友問老鄭,在加拿大有沒有被歧視,特別是很多沒有出過國的朋友說去了國外做二等公民,值得嘛。今天就聊聊這個。
首先,加拿大有沒有歧視,我相信肯定有,只是我沒遇到。歧視的前提是有差距才有歧視,如果大家都是在差不多一個水平線上,也就無所謂歧視了。因為加拿大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可以說多元化是加拿大的立國之本。很多種族的人都平和地生活在加拿大,大家一樣的學習、工作、生活,據我觀察,沒有明顯的歧視,大家都很平和,比如,傍晚在公園里陪孩子玩,經常看到黃皮膚,黑皮膚和白皮膚的孩子們一起玩耍,大人也在輕松自然地交談,沒有什么歧視現象。老鄭也問了幾個老移民朋友,他們在工作中,沒有覺得有什么歧視現象,大家工作中都很和諧。
至于,很多朋友提出的二等公民的說法,老鄭在此前已經說過,如果硬說有二等公民的話,一等公民是誰,是領導嗎,我看未必,此前聽說,前年薩省的副省長酒駕,被警察抓個現行,結果這位副省長引咎辭職(該消息未經老鄭證實);高曉松的欄目中說,他跟溫哥華市長外出吃飯,沒有位置了,照樣拿號在門口等著叫號,這種事情估計在國內是很難發生的吧,所以在國外當官,也不容易。一等公民是本地白人嗎,我也沒看到他們有什么特權的。所以我說,一等公民是老人和孩子,全社會的關注焦點是他們。老鄭持有楓葉卡,也就是永居權,在加拿大除了沒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不能服兵役外,好像其他的東西跟公民也沒什么差別。老鄭在國內時候,也沒感覺到自己是一等公民,在加拿大也沒覺得是二等公民。
反觀國內,雖然沒有什么種族歧視的現象,但是地域歧視的現象,我相信大家都遇到過,報紙網絡上也報道過,老鄭就不方便展開了,我相信國內的這種歧視現象,比國外種族歧視現象要多和嚴重。
所以,今天老鄭想告訴準備移民和沒準備移民的朋友們,在加拿大,種族歧視現象,遠比大家想象中的少的多,大家不要被某些斷章取義的文章所迷惑,也不要主觀臆斷,歧視現象可能不是存在在別人身上,很可能是存在在我們國人自己的內心深處,只是我們習慣了,沒察覺或者不愿承認罷了。
國內外的差別(四)
今天咱們聊聊人與人的關系上的差別。
我覺得,這方面最大的差別,就是信任。在國內時,當有陌生人跟我說話時,無論說什么,我都十足的戒心,生怕被騙了。特別是帶著孩子時,更是不能理任何陌生人。這種擔心不是沒有原因的,在老鄭家鄉,就出現過在幼兒園門口搶孩子的事件發生,雖然后來報道說是精神病干的,但是,不得不防啊。老人小孩倒地,不敢扶,甚至老鄭看老家的報紙有個報道,某個人錢包掉了,撿到的人主動還給她,她都不敢接。大家都彼此不信任,也不敢去信任別人,剩下的就只有冷漠了。
在加拿大,人與人之間感覺非常信任彼此,在溫哥華機場候機時,有人托我照看她的行李,這在國內,我是絕對不敢托陌生人照看行李的。我有一次去圖書館打印文件,結賬時,發現沒有帶零錢,工作人員就跟我說,下次來再給,當然我下次去的時候,主動把錢補上了,人家信任我,我也要尊重這份信任。還有一次,去沃爾瑪購物,其中一件商品,原價4刀,但是我好像看見牌子掛著特價2刀,但是不確定,結賬的時候,按4刀結的,我就去服務臺,說這個商品好像在做特價,但是結賬還是原價,工作人員二話不說,就把錢退回到我的信用卡里,還把這個商品送給我了,等于我白拿一樣東西,至今我都沒想通,是否做特價先不談,為啥把那個商品白給我了。真是我說啥就是啥?
人跟人之間有了信任,自然就和諧多了。上公交時,大家都自覺排隊,有朋友說那是因為國外人少,坐公交的人更少,不過,我在列治文經歷過一次晚高峰的公交車,那人不比國內擠公交的人少,當車廂差不多滿的時候,還沒上車的人,自覺不上車了,繼續排成一行等下一趟公交,在老鄭家鄉,當擠公交的人太多的時候,還有人不斷往上擠,還不停地喊,縮一下,縮一下,甚至還有人說,我上不去,就在門口堵著,關不了門,整個車子都別走。當然了,薩斯卡通人少,公交上沒見過站著的人,不過幾乎每個下車的乘客都會沖司機喊thank you,這個場景也是讓人很羨慕的。在這邊大家都彬彬有禮,在超市,在公共場所,大家都彼此謙讓,讓對方先走,稍微擋了一下別人的路,就一個勁的sorry,不過這樣也麻煩,有時候,你讓我,我讓你,搞的耽誤時間。
國情不同,文化不同,歷史不同,太多的不同,導致很多事情不能簡單的比較,我無意去爭辯什么,只是希望大家都能正視,也許要有向全世界學習的精神和格局,才是中華民族應有的氣魄。
好了,下次再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