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簽證使澳洲投資買房更容易
雙方“紅利”
探討澳中之間的經貿合作將是譚博訪華的重頭戲。其實在譚博上臺之初,他的對華政策就頗為引人關注。有澳大利亞媒體認為,譚博濃厚的商業背景,甚至他的家庭關系都可能影響譚博政府的對華政策。順帶解釋一下,說其家庭關系是指,譚博有一個出生在中國的兒媳。目前,中國是澳大利亞第一大貿易伙伴。經濟接觸是澳大利亞發展對華關系的主要驅動力,而澳大利亞總理此時訪華則是恰逢其時。在上海的午宴過后,在澳大利亞貿易和投資部長史蒂文·喬博(Steven Ciobo)和貿易特使安德魯·羅布(Andrew Robb)的見證下,中澳雙方的商務代表共計簽署了19個合作協議,覆蓋教育、高端食品和飲料、基礎設施發展、科技創新等多個領域。譚博此行,不僅在中國為澳洲謀得紅利,也為中國帶來了好處。
1.將為中國游客推出網上中文簽證申請服務
在當日午宴活動的演講中,譚博還表示,為了使得中國公民前往澳大利亞更為便利,澳大利亞政府希望簡化簽證手續,可以在網上直接申請辦理簽證手續,而且使用中文。此外,澳方將首次簽發有效期為10年的簽證。譚博稱,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寶貴的游客來源市場,“去年100萬中國游客來到了澳大利亞,消費約80億澳元。”
2.澳洲的8類學生簽證將簡化成2類
澳大利亞總理譚博還表示,之前實施的8類學生簽證將簡化成2類。他說,"此舉顯示澳大利亞加強重要的旅游業的決心,它不僅是我國經濟重要的組成部分,也將兩國人民連接的更緊密。"譚博補充說,"越多的中國公民前往澳大利亞,越多的澳洲人前往中國,兩國人民相互間的理解也會更多的得到加強,今后包括社會、學術、經濟和貿易領域的活動也會獲得更多的生機。"
3. 拓新能源跨境電商領域合作
科學、創新和宣傳初創企業成為澳中關系的重中之重。總理譚博宣布,將斥資1億元建立科研區,以此推動在新南威爾士大學建立中國火炬計劃的澳洲分支。火炬計劃支持創新、培養初創企業、調動經濟和人力資本。據《悉尼晨鋒報》報導,這一區域被稱作“全球首個”由大學建設的科研區,促使譚博提升澳洲創新和科研能力的承諾成為其外交政策議程的核心部分。
李克強指出,當前世界經濟增長乏力,不確定因素增多,中國經濟也處在深度結構調整當中。我們在穩定增長的同時,著力推進結構性改革尤其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同澳方“國家創新與科學議程”等發展戰略高度契合。雙方可以此為契機,加強戰略對接和創新引領,進一步發揮中澳科技合作聯委會作用,實施好中澳科研基金框架下聯合研究中心項目,推動食品、農業、礦業、海洋科學等領域聯合研發。中方歡迎澳方在上海設立海外創新基地,支持雙方共建創新園區和技術轉移中心,促進產學研合作。
李克強強調,中方愿同澳方進一步發揮互補優勢,在基礎設施建設和裝備製造領域開展產能合作,更好實現互利共贏。著力開拓新能源、新型城鎮化、環保、跨境電子商務等新興領域務實合作,加強留學、旅游、地方友好交往,深化司法、執法和防務合作,并在國際和地區多邊機制內保持密切溝通與協調,共同促進地區和世界的和平穩定、共同發展。
4. 潛在可能:高鐵與引渡條約問題
《澳大利亞金融評論》評論文章披露稱,借助此次訪問,澳大利亞順勢可以重新考慮升級悉尼到墨爾本之間的高速鐵路網。中國愿意出售其高鐵的硬件和技術,相對便宜的勞動力也對澳大利亞極為有利。
“如果關于高鐵項目的談話毫無進展,譚博可能會提及澳大利亞與中國的引渡條約進展情況。”文章寫道,今年3月2日,條約由澳議會條約委員會提交審議,最早于2007年由霍華德政府和中國政府簽署(但此前,澳議會從未予以批準)。
“與澳方的引渡條約達成對‘獵狐行動’極為有意義,‘獵狐行動’的目的是遣返中國外逃腐敗官員,并將他們的資產從海外收回。”文章寫道。
華僑華人期盼多
對于中澳之間熱絡的關系,在澳華僑華人、留學生、企業界人士有深刻體會。他們希望,譚博此訪能為雙邊關系發展再添動力。而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國際政治戰略博士研究生雷希穎說。中澳關系已然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現實。中澳兩國一個是亞洲大國,一個是大洋洲大國,兩國關系的穩定發展不僅對本地區局勢穩定有積極作用,對于全面提升兩個區域的綜合互動、總體發展和大局和平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點擊率:3533
澳大利亞總理譚博(Malcolm Turnbull)已于本月14日抵達上海,開啟了他任總理以來的首次訪華行程。作為訪華安排的一部分,為譚博打前站的澳史上最大商務代表團訪華11日將先期抵達。與譚博一同前來的包括貿易和投資部長喬博(Steven Ciobo)等3名聯邦部長,以及昆士蘭州州長帕拉什祖克、塔斯馬尼亞州州長霍奇曼等政府官員。喬博是11日抵華的澳大利亞史上最大商務代表團的率團人。
這個商務代表團由1000多名工商業領袖組成。與去年的大企業代表團不同,此次來華的有很多中小企業代表。在接下來一周,澳大利亞商務代表團將在10個城市參加150多場活動,涵蓋農業、教育、金融服務、醫療健康、高端食品、消費品、科技創新等廣闊領域。而譚博的訪華行程豐富而緊湊:14日,他將首先抵達上海,與千余名澳大利亞工商界代表共同參加“澳大利亞周·中國2016”高峰活動。隨后第二天,他將前往北京與中國領導人會晤,在澳中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框架下討論兩國關系及地區和全球事務。
雙方“紅利”
探討澳中之間的經貿合作將是譚博訪華的重頭戲。其實在譚博上臺之初,他的對華政策就頗為引人關注。有澳大利亞媒體認為,譚博濃厚的商業背景,甚至他的家庭關系都可能影響譚博政府的對華政策。順帶解釋一下,說其家庭關系是指,譚博有一個出生在中國的兒媳。目前,中國是澳大利亞第一大貿易伙伴。經濟接觸是澳大利亞發展對華關系的主要驅動力,而澳大利亞總理此時訪華則是恰逢其時。在上海的午宴過后,在澳大利亞貿易和投資部長史蒂文·喬博(Steven Ciobo)和貿易特使安德魯·羅布(Andrew Robb)的見證下,中澳雙方的商務代表共計簽署了19個合作協議,覆蓋教育、高端食品和飲料、基礎設施發展、科技創新等多個領域。譚博此行,不僅在中國為澳洲謀得紅利,也為中國帶來了好處。
1.將為中國游客推出網上中文簽證申請服務
在當日午宴活動的演講中,譚博還表示,為了使得中國公民前往澳大利亞更為便利,澳大利亞政府希望簡化簽證手續,可以在網上直接申請辦理簽證手續,而且使用中文。此外,澳方將首次簽發有效期為10年的簽證。譚博稱,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寶貴的游客來源市場,“去年100萬中國游客來到了澳大利亞,消費約80億澳元。”
2.澳洲的8類學生簽證將簡化成2類
澳大利亞總理譚博還表示,之前實施的8類學生簽證將簡化成2類。他說,"此舉顯示澳大利亞加強重要的旅游業的決心,它不僅是我國經濟重要的組成部分,也將兩國人民連接的更緊密。"譚博補充說,"越多的中國公民前往澳大利亞,越多的澳洲人前往中國,兩國人民相互間的理解也會更多的得到加強,今后包括社會、學術、經濟和貿易領域的活動也會獲得更多的生機。"
3. 拓新能源跨境電商領域合作
科學、創新和宣傳初創企業成為澳中關系的重中之重。總理譚博宣布,將斥資1億元建立科研區,以此推動在新南威爾士大學建立中國火炬計劃的澳洲分支。火炬計劃支持創新、培養初創企業、調動經濟和人力資本。據《悉尼晨鋒報》報導,這一區域被稱作“全球首個”由大學建設的科研區,促使譚博提升澳洲創新和科研能力的承諾成為其外交政策議程的核心部分。
李克強指出,當前世界經濟增長乏力,不確定因素增多,中國經濟也處在深度結構調整當中。我們在穩定增長的同時,著力推進結構性改革尤其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同澳方“國家創新與科學議程”等發展戰略高度契合。雙方可以此為契機,加強戰略對接和創新引領,進一步發揮中澳科技合作聯委會作用,實施好中澳科研基金框架下聯合研究中心項目,推動食品、農業、礦業、海洋科學等領域聯合研發。中方歡迎澳方在上海設立海外創新基地,支持雙方共建創新園區和技術轉移中心,促進產學研合作。
李克強強調,中方愿同澳方進一步發揮互補優勢,在基礎設施建設和裝備製造領域開展產能合作,更好實現互利共贏。著力開拓新能源、新型城鎮化、環保、跨境電子商務等新興領域務實合作,加強留學、旅游、地方友好交往,深化司法、執法和防務合作,并在國際和地區多邊機制內保持密切溝通與協調,共同促進地區和世界的和平穩定、共同發展。
4. 潛在可能:高鐵與引渡條約問題
《澳大利亞金融評論》評論文章披露稱,借助此次訪問,澳大利亞順勢可以重新考慮升級悉尼到墨爾本之間的高速鐵路網。中國愿意出售其高鐵的硬件和技術,相對便宜的勞動力也對澳大利亞極為有利。
“如果關于高鐵項目的談話毫無進展,譚博可能會提及澳大利亞與中國的引渡條約進展情況。”文章寫道,今年3月2日,條約由澳議會條約委員會提交審議,最早于2007年由霍華德政府和中國政府簽署(但此前,澳議會從未予以批準)。
“與澳方的引渡條約達成對‘獵狐行動’極為有意義,‘獵狐行動’的目的是遣返中國外逃腐敗官員,并將他們的資產從海外收回。”文章寫道。
華僑華人期盼多
對于中澳之間熱絡的關系,在澳華僑華人、留學生、企業界人士有深刻體會。他們希望,譚博此訪能為雙邊關系發展再添動力。而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國際政治戰略博士研究生雷希穎說。中澳關系已然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現實。中澳兩國一個是亞洲大國,一個是大洋洲大國,兩國關系的穩定發展不僅對本地區局勢穩定有積極作用,對于全面提升兩個區域的綜合互動、總體發展和大局和平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