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率:1660
12月12日(周三),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和各州/領地領導人以及部長級官員在阿德萊德舉行了上任以來的首次會晤,即澳大利亞政府委員會(COAG)會議。在當天的會上,人口政策問題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當總理莫里森拋出削減永久移民年度配額從190,000人到160,000人時,除了新州政府明確同意降低移民配額外,其他各州都表達了反對削減移民的意愿。
其中,維州州長明確表示不會支持移民削減計劃,而西澳州長則談起了條件。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莫里森欽點的人口專家當著各州/領地領導人的面對他的永久移民削減政策提出了批評。可以說,當天的會議活生生地上演了一出“羅生門”!
最后,當天會議同意制定一項國家計劃,對人口增長進行管理。
按照計劃,各州/領地在每年的1月31日之前提交一份詳細的配套基礎設施和就業需求年度計劃,以便幫助聯邦政府對每年的移民配額做出決策。
1. 新州:削減移民,轉移移民!
對于新州州長Berejikilian而言,她期望聯邦政府能夠出臺相應的獎勵政策,推動更多的留學生前往新州偏遠地區就學,以緩解首府城市悉尼的人口增長壓力。
相關數據顯示,在新州400,000名臨時移民中,國際留學生估計有220,000人。他們中的絕大部分就讀于悉尼的各大高校或民營職業院校,助力國際教育產業于2016/17財年成為新州的第二大出口創收產業。
按照新州州長Berejikilian的意愿,她本人希望人口增長問題成為莫里森上任后首屆COAG會議的唯一議題。在這一意愿落空后,她曾指責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沒有給予這一問題足夠的重視。
在當天的會上,Berejikilian說道:“今天是我們首次可以就人口增長問題進行推心置腹的討論。盡管,我剛剛發現人口政策問題僅僅是本次會議日程中需要討論的14項問題之一。”
至于針對國際留學生前往新州非首府地區就學獎勵舉措是否和資金/簽證掛鉤時,州長辦公室拒絕予以置評。
據目前了解的情況,州長Berejikilian在推動國際留學生選擇其他城市就讀的獎勵政策時所依賴的數據將來自一個專家小組。
該專家小組由州長欽點,包括前聯邦公共服務負責人Peter Shergold教授、新南威爾士州基礎設施協議(Infrastructure NSW)首席執行官Jim Betts以及規劃與環境部負責人Carolyn McNally,負責對該州基礎設施應對人口增速的能力進行評估。
專家小組的初步調研結果顯示,目前,澳大利亞98.8%的國際留學生選擇在悉尼高校就讀,前往新州其他地區的留學生數量僅占比1.2%。
在當天的COAG會議上,莫里森拋出了削減每年移民配額從190,000人到160,000人的方案,并且把人口政策作為當天會議日程的首要位置。隨后依次是干旱、暴力侵害婦女、國家安全等問題。
就削減移民政策而言,新州州長Berejiklian呼吁對該州每年移民配額進行減半至45,000人。同時,Berejiklian還敦促聯邦政府考慮加拿大的移民政策,給予各州/領地政府更大的自主權來決定移民水平。
她說:“長期以來,新州一直飽受人口持續增長的困擾。但是卻沒有人問問我們自己的意見,即移民來了住哪,需要怎樣的配套設施和服務。”
此外,Berejiklian還呼吁按照各州的具體情況來制定具體的技術移民職業清單,而不是“一刀切”地采取聯邦政府制定的類似清單。
另外,鑒于各州/領地承擔著為新增人口提供基礎服務的主要責任,因此聯邦政府在制定基礎設施補貼計劃時應切實結合各州/領地的優先事項。
2,維州:削減移民,不可以!
盡管總理在當天的會上一再敦促各州/領地領導人配合他進行移民削減和移民轉移工作,以緩解目前困擾新州和維州“久而未決”的擁堵問題。但是結果卻是各有各的小算盤。
除了新州州長Berejiklian一人的鼎力支持外,維州州長Daniel Andrews則堅持己見,強調削減移民并非解決城市快速擴張問題的答案。
在當天會前接受記者采訪時,Andrews說道:“我們維州絕不會支持削減移民配額的計劃。”
對此,莫里森則強調以新州和維州為代表的大州必須對人口增長保持克制和謹慎,給予南澳等人口增長慢的地區發展機會。他說:“像新州和維州,你必須對人口增長進行管理和控制。原因很簡單,人口的爆發式增長已經導致悉尼和墨爾本的生活質量受到影響。”
盡管維州州長Andrews對政府削減移民總配額心存異議,但是同時也表示和人口政策配套相關的基礎設施資金和信息共享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3,西澳:人可以加,錢不能少!
針對總理莫里森拋出的人口管理計劃,西澳大利亞州長Mark McGowan明確表示:“削減移民可以,轉移移民也可以,但是前提是聯邦政府必須給予該州足夠的資金,用于道路和醫院建設。”
在當天的COAG會議上,除了削減移民配額的計劃外,莫里森提議制定一項國家計劃,對人口增長進行統一管理。
按照計劃,各州/領地在每年的1月31日之前提交一份詳細的配套基礎設施和就業需求年度計劃,以便幫助聯邦政府對每年的移民配額做出決策。
同時,莫里森也表示,政府需要事先做好充足的功課,以確保聯邦政府人口政策不會損害那些急需人口增長地區的利益。西澳大利亞就是其中之一。
根據澳大利亞統計局(ABS)發布的最新數據,西澳首府珀斯人口有望在2050年前達到340萬人,較2013年的預測數據少120萬人。
在當天的發言中,莫里森明確表示,自礦業繁榮結束后,西澳大利亞增速出現明顯放緩。換言之,他認為西澳大利亞可以承載相對更多的新增移民。
對此,西澳州長則希望把任何人口政策的討論和聯邦資金結合起來。在其看來,人口的增加必須和學校、道路、醫院等其他配套基礎設施所需的資金同步增加。
據了解,西澳州長McGowan將向聯邦政府遞交人口增長計劃的同時也會配套提交發展計劃表,并堅持任何人口增加必須伴隨聯邦政府的新增資金。
4,尷尬:欽點人口專家反水!
當天,莫里森上任以后首次參加澳大利亞政府委員會(COAG)會議就遭遇了不小的尷尬。怎么回事呢?由他欽點的人口專家當著各州/領地領導人的面對他的永久移民削減政策提出了批評。
據了解,Peter McDonald教授是應總理和內閣府邀請出席當天舉行的COAG會議。在當天的會上,Peter McDonald表示,澳大利亞面臨“重大的勞動力供應緊缺”問題,未來十年內有400萬個新增就業崗位需要人手填補。
他說:“我認為目前的移民水平是正常的,至少從未來十年來看是這樣。”
至于總理莫里森有關削減永久移民配額30,000個的提議,Peter McDonald認為這一計劃對當前主要大城市沒有任何裨益,相反會損害其他州的利益。
據其分析,眼下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執行的每年19萬永久移民的配額是“正確”的,同時他本人也會堅持這一觀點。
對于Peter McDonald教授的“直言不諱”,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回應稱:“Peter McDonald教授有權表達自己的觀點。”但是,他個人將依舊堅持削減永久移民配額從每年190,000個至160,000個的計劃。莫里森說道:“迄今為止,我們還沒有看到為什么不這么做的理由。”
5,其他觀點:囊中羞澀,不好表態!
相比新州、維州和西澳三個州領導人個性分明的表態,其他州長的態度則相對較為溫和。
例如,南澳州長Steven Marshall和北領地州長Michael Gunner則希望通過人口增長來刺激當地的經濟發展。
其中,南澳自由黨州長表示,伴隨當地高校畢業生的流動和減少,當地急需人口增長所帶動的人口福利。
除了各州州長外,一些經濟學家和市場分析師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例如,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經濟學教授Glenn Withers表示,每年削減移民數量30,000人可給澳大利亞的經濟和當地居民的福祉造成巨大的損失。這些移民十年內可創造的經濟效益堪比一個臥龍崗或黃金海岸。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Withers表示:“如果澳大利亞每年削減移民數量30,000人,十年就是300,000人,二十年就是600,000人。若對移民削減政策對澳大利亞經濟的影響進行量化,移民削減十年內所導致的經濟損失堪比我們失去一個臥龍崗或黃金海岸。”
“與此同時,移民年齡結構往往較澳大利亞人口平均年齡要小,且技能相對要高于平均水平。進而言之,到2040年,移民削減政策給澳大利亞GDP所造成的損失接近500億澳元。”
據了解,自2012年以來,盡管每年PR簽證的配額固定在190,000人,但是實際達到該上限只有兩次。2017年,技術和家庭團聚簽證簽發數量僅略高于183,600份。同時,凈海外移民(含臨時簽證)為250,000人。
澳大利亞生產力委員會(the Productivity Commission)于2016年進行的一項調研發現,到2060年,如果澳大利亞人口達到約4000萬,則人均收入有望增加約7000澳元。
“減?還是不減?”這的確是個不小的難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