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率:1736
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D)最新研究發(fā)現,女孩比男孩更有動力在學校取得好表現;而海外出生的學生比土生土長學生明顯更趨成就導向(achievement-orientated),追求成功的意志力水平更高。這項調查也顯示了文化和地理群體之間的顯著差異。
經合組織的國際學生評估計劃(PISA)最新一期調查,目的是衡量全球15歲兒童的成就驅動水平。調查顯示,澳大利亞學生的意志力,比經合組織國家平均水平高,在經合組織國家的35個國家中排名第八,在調查的所有56個國家中排名13位。
澳大利亞的調查樣本包括來自750所學校的14,500名學生。當被問及他們是否同意包括“我想成為班上表現最好的人之一”和“我認為自己是一個雄心勃勃的人”的陳述時,來自社會經濟背景較高的非土著城市孩子的得分最高。總體來看,來自新南威爾士州的學生最有雄心壯志,其次是維多利亞州的學生。
澳大利亞教育研究議會(Australian Council for Education Research)副行政總裁Sue Thomson表示,數據顯示,劣勢繼續(xù)影響澳大利亞學生,影響他們的意志力水平,“這很重要,因為意志力在成功的教育、個人奮進和獲得教育和職業(yè)的過程中發(fā)揮著關鍵作用。”
該報告還特別將澳大利亞與11個國家進行比較,包括具學術成就的英語國家和文化相似的英語國家。令人驚訝的是,澳大利亞學生的意志力水平高于芬蘭、日本、愛沙尼亞等。這些地區(qū)在2015年PISA的評估中,在科學、閱讀和數學素養(yǎng)方面的表現,都明顯優(yōu)于澳大利亞。
根據該報告,成就驅動力是一種“主觀和內在的心理驅動力,使個人能夠追求他們認為有價值的工作,促使他們實現目標”。它也被描述為“與其他人競爭和比較”的心態(tà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