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率:2566
在最新發布的全球首個“教育未來指數”(Worldwide Educating for the Future Index)(一項以教育效率為主要衡量標準的研究)評估中,新西蘭和加拿大雙雙脫穎而出,其教育系統被評為可以助力學生未來發展最有效的體系。
“教育未來指數”評估標準由經濟學人智庫(EIU)制定,“一丹獎”基金會提供資金支持,旨在通過16項指標評估世界35個經濟體的教育系統。評估指標包括教育政策環境、教學環境和社會經濟環境等。
該報告主要研究15-24歲學生的教育狀況,并著眼于“投入”而非“輸出”(例如測試成績),以更好地評估學生“人際交流、問題處理、批判性思考、數字和自動化發展趨勢下的領導力”等方面的能力。評估的指標包括:政府在義務教育以外的教育支出、師范教育質量、文化多樣性與包容性等。
小而富裕的國家在對上述三個指標的評選中取得較高的成績。排在前五位的國家為:新西蘭、加拿大、芬蘭、瑞士和新加坡。英國和美國分別位于第六和第十二名。
其中,教學環境這項評分結果占總分的50%。而新西蘭在此項評比中得分最高。報告顯示,新西蘭能在這次評選中脫穎而出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是該國對于面向未來的教育重視程度頗高。新西蘭國土面積較小且地理位置相對偏遠,因而在國際競爭中并不具備絕對的優勢,因此該國舉國公認面向未來的教育體系是極為重要的戰略。另一方面,新西蘭政府制訂了相關政策,通過對科學技術、教學方法、課程設置、行業對接等方面的管理與應用來保證該國教育系統更具針對性和目的性。
然而,報告顯示,評估過程中超過半數的經濟體均未能在未來技能培養方面進行足夠的投資。臺灣盡管在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學科上具有領先地位,但仍舊只排在第19位;而“新興國家”以色列僅僅位列第26位。印度和中國作為全世界勞動力的主要供應國家則分別位于第29名和第31名,均未達到平均標準。
這項研究同樣表明,社會開放程度也與社會能否有效地讓年輕人為未來不確定性做好準備之間有著緊密聯系。






